【本田/台北】
雖然總冠軍賽前即預測兄弟將拿下總冠軍,但興農卻連輸四場卻也出乎我的意料。興農的打線幾乎完全被封鎖,四場比賽只得4分,可說是兵敗如山倒。
122個打數只揮出24支安打,而且全部是1壘安打,打擊率和長打率都是尷尬的0.197。而前五棒的主力打者,除了第一棒的火哥和第二棒的Dahon打得不錯外,主砲林益全和張泰山可說是幾近熄火。
2010 總冠軍賽興農打擊紀錄
|
G1 |
G2 |
G3 |
G4 |
全部 |
打擊率 |
張建銘 |
1/5 |
2/4 |
2/4 |
1/4 |
6/17 |
0.353 |
鄭達鴻 |
1/4 |
1/2 |
0/2 |
2/4 |
4/12 |
0.333 |
張泰山 |
1/4 |
0/3 |
0/2 |
0/3 |
1/12 |
0.083 |
林益全 |
1/4 |
0/4 |
0/3 |
1/3 |
2/14 |
0.143 |
王信民 |
2/4 |
1/3 |
1/4 |
0/4 |
4/15 |
0.267 |
其他 |
5/14 |
2/13 |
0/13 |
0/12 |
7/52 |
0.135 |
|
11/35 |
6/29 |
3/28 |
4/30 |
24/122 |
0.197 |
其實球季最後兩個月,興農的打線狀況就已不佳,對照下半季的前半,攻擊能力衰退的有夠多。肯米兄認為是打擊教練的緣故,畢竟自從8月15日呂砲接任後,打擊數據相差很大。(參見 興農牛三連敗給予的啟示 by 肯米)
我們來看看,下半季前28場(6/29~8/15),狂牛部隊的打擊率是0.286、長打率是0.374;但8月15日後的32場,群牛的打擊率變成0.269、長打率是0.344。而每場得分更從5.14分掉到3.44分,也因此雖然防禦率進步很多,失分還是比得分多。
興農下半季打擊紀錄
|
戰績 |
勝率 |
打擊率 |
長打率 |
得分 |
R/G |
防禦率 |
失分 |
得失分差 |
6/29~8/15 |
15勝0和13敗 |
0.536 |
0.286 |
0.374 |
144 |
5.14 |
3.499 |
125 |
19 |
8/16~10/6 |
14勝1和17敗 |
0.452 |
0.269 |
0.344 |
110 |
3.44 |
2.713 |
112 |
-2 |
可見打擊的確是有衰退,這也是我預測兄弟會拿下總冠軍的原因。不過我認為是魔術師徐總也要負很大的責任。怎麼說呢?這個 "815",其實還有另一個巧合,讓人不得不佩服魔術師的功力,就是他那轟動武林的大風吹魔術。
815也是威納斯在興農出賽的最後一天。而「二壘手」林益全的打擊三圍是0.385/0.430/0.516;「三壘手」林益全的打擊三圍是0.224/0.258/0.319。更不用說「二壘手」林益全的守備率是0.953,而「三壘手」林益全的守備率只有0.885了 (威納斯的守備率是0.934)。這一吹,恭喜魔術師把主砲熄滅了。
林益全當三壘手時的打擊率,比黃仕豪還差 (自由)
然後在總冠軍賽前,魔術師又來玩一下大風吹,讓近年較少守三壘的張泰山來守三壘,唉呀,他把第三棒也變不見了。「三壘手」張泰山在總冠軍戰12個打數只有1支安打,卻在6次守備機會裡出現3次失誤。或許有人或覺得這是馬後砲、看數據說故事,不過事實擺在眼前,守備會影響打擊,的確是很明顯的。
當然中職幾乎每隊都把每個內野手當工具人,但是把「人人都是工具人」這個理念發揮到極致的,還是非徐總莫屬了,因為整個球季中最常變的,就要屬鄭達鴻了。Dahon 除了有時當先發捕手,有時當先發外野手,有時候比賽打到一半還要換上護具,我覺得是蠻有創意的。
其實也不能怪魔術師啦,畢竟捕手人不夠,Dahoo的打擊也不錯,原本有李義偉當主戰捕手,所以球團才把鐵金剛弄走,又以為陳瑞慕會加入,誰知道陰錯陽差通通落空了,只好「一人分飾兩角」。只不過「捕手」鄭達鴻的打擊三圍是0.302/0.363/0.378,但是「外野手」鄭達鴻的打擊三圍只有0.207/0.247/0.31。
為了好好利用831的洋將大限,把威納斯的名額空出來,在沒有預備三壘手的情況下,結果把整個隊形都搞壞,甚至到總冠軍賽還在調整隊形,兵敗如山倒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事,只是就白白浪費打了四分之三個球季的好球。
延伸閱讀
興農牛三連敗給予的啟示 by 肯米
威納斯離隊 興農戰績直直落 by 本田